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七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七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第5页

义的丰富和发展。

(3)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意义

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②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政权。稳定了政治形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创造了条件。

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不同点

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 主

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 商业 国家垄断贸易 市场自由贸易 分配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特点 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②单一公有制 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

②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 经验教训 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相同点

①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②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