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西塞山怀古》教案 (2)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西塞山怀古》教案 (2)第2页

 依据:咏史怀古诗题目有一些"地名""古人名""怀古""咏"等词。

"西塞山"地名,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3、咏史怀古诗多写什么内容?

明确:包括两个部分,史事(古人古事)和抒情

4、 教师介绍背景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二州。此诗是刘禹锡被贬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的。当时朝廷昏暗,党政激烈,宦官专权,潘镇割据,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潘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出现了暂时的统一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割据势力又重新抬头,威胁到了国家的统一。

5、请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写了什么事?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教师提示:这是一首格律诗,史事集中在哪几句?抒情集中在哪几句?结合课文注释。)

小组讨论得出参考答案

明确:(1)史事:西晋伐吴

西晋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东吴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结果是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

这场战争的场面气势磅礴,雄壮豪迈。

问:这样一场气势雄浑,浩浩荡荡的战争,诗人却只用了四句话言简意赅的展现在我们读者的面前,与几个关键字是不可分割的,这四句中哪些字用得特别好的?

明确:("下""收"二者形成了对比,"下"字渲染了西晋声势赫赫,势不可挡的气势,"收"字体现了东吴闻风丧胆,兵败山倒得颓势。

("沉"与"出"对比。写出了战事及结果,东吴随着铁索的沉没,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孙东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与溃败的丑态。

("千寻"与"一片"形成了对比。

(2) 抒情:

感慨物是人非: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几回"并不仅仅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让后人浩叹,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却"山形依旧枕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