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西塞山怀古》教案 (2)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西塞山怀古》教案 (2)第3页

反对藩镇割据:

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东吴失败了,但"山形依旧枕汉流"。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渴望四海统一:

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警诫当朝统治者时刻以民心为主,消除藩镇割据,获得国家的统一。

教师过渡总结:曾经的"金陵王气",曾经的"西晋楼船",今天都成为了一片荒凉之地;曾经雄踞一方,不可一世的割据势利,今天也只是人们"伤"的陈年往事。诗人在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叙事描写当中,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做了迎头痛击--历史的大流永远是"大一统",民心所向,不以割据者的意志为转移,想要分裂国家,发动战争,最终也不过就是徒让后人"伤往事"而已。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统一愿望。

6、 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教师提示:咏史怀古诗经常有哪两种类型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古讽今,今昔对比,用典)

明确:借古讽今,用典,对比

教师总结: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7、总结品读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1、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人物和典故;

2、清楚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

3、明确古与今(人与己)的连接点;

4、古今(人己)对比,结合诗句,体会作品主旨。

怀人伤己(对比失落 、同病相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