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八单元:1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第八单元:1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圆片、课件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填数抢答游戏(课件出示5以内的分、合)

2.拍手对口令游戏。(5以内的分、合)

3.明确目标。

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课件先后出示主题图的两部分)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又出现了什么?把两幅图连起来完整的说一遍。

2.交流结果。

  汇报: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提问: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来了2个,你是怎么知道一

共有5人的呢? (引导学生从"合起来"的角度进行解释)

(2)说明: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3人和2人合起来(用手势表示合起来),我们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叫"加法"计算。(出示课题)(板书3+2)

(3)这里我们要用一个新的符号朋友 "﹢ ",它叫做"加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4)3+2等于多少呢?计算时我们可根据数的分与合中的"合"的方法,算出结果。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5)试读算式。

4.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1)提问: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人的?

(2)提问:算3+2时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5.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6.指导写算式。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1.出示第44页"试一试"的画面。

  提问:观察两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的说一遍。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可以怎样列式?如何算出结果呢?

4.学生尝试在书本上填写算式。 互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5.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四、精当练习,适度拓展。

1.完成第 45 页"想想做做"1。

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2。

  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

3. 完成"想想做做"3。

  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式的含义,再填得数。

4. 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比较2+1=3 3+1=4 4+1=5这

三道算式各是几加1?哪道算式得数大?

5.完成"想想做做"5。

  游戏:送信。

6. 完成"想想做做"6。

  指导学生规范的写算式。

7.拓展练习,提升新知。

  开动脑筋,比比谁的想法多!这些算式的括号里填什么数,会吗?

  ( )+( )=5

  ( )+( )=4

  ( )+( )=3

  ( )+( )=2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8.开放思路,综合应用。

  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绳;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的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加号,会读、会写、会算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