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动、调节与平衡 学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动、调节与平衡 学案第5页

  对种群数量变动进行预测预报,从而制定控制种群数量的措施,为农、林、牧、渔业生产服务。

    

  为什么种群密度大于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提示:任何种群数量的增长,都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种群密度大时,种内个体之间竞争资源的斗争也就更加激烈,斗争的结果使一部分个体被淘汰,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跟随名师·解疑难]

  种群模型的建构

  在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资源无限时,种群的增长率不会随本身的密度变化而变化,这种连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由于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影响,也称非密度制约增长。非密度制约增长可分为两类,如果种群的各世代彼此不相重叠,如一年生植物和许多年生殖一次的昆虫,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如果种群的各世代是彼此重叠的(例如人、多数兽类),其种群大小的增长是连续的。

  

种群增长曲线   [例1] 如图中的曲线1~4是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

  

  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利用原有细菌代谢产生的物质作为营养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  )

  A.WXYZ       B.XYZW

  C.YZWX D.XYWZ

[精讲精析] 据题可知:"W"条件想当于"理想"条件,种群的增长相当于"J"型,与图3相符合;"X"条件为种群所处的环境逐步恶化,因此种群的数量达到一定值后,会迅速减少,相当于图4;"Y"条件相当于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增长,即为"S"型增长,与图1相符合;"Z"条件相当于两个连续的"S"型增长的组合,与图2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