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 专题1 第3课时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 专题1 第3课时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学案第2页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杂菌及乳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材料1 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较为活跃,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醇、醋酸和二氧化碳等。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约为0.3%~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材料2 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无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这时乳酸的积累量可以达到0.6%~0.8%,pH为3.5~3.8。大肠杆菌、腐生菌、酵母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

材料3 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乳酸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1.泡菜发酵原理

(1)试写出泡菜发酵过程反应式。

答案 C6H12O6\s\up7(酶(酶)2C3H6O3+能量。

(2)乳酸菌常用于制作酸奶,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案 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

(3)发酵初期发酵坛的水槽内会间歇性有气泡冒出,试分析气泡产生的原因。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

答案 气泡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等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4)在坐标系中画出乳酸菌、乳酸含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 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