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4(江苏专版)学案:第四专题 第15课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4(江苏专版)学案:第四专题 第15课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第15课不自由,毋宁死__奥林匹克精神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生于弗吉尼亚州,做过店主和农民,为养家糊口,发愤研读法律,24岁正式开业当律师。1763年,他被选入弗吉尼亚议会,直言不讳地鼓吹殖民地的权利。在日益发展的独立运动中,亨利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他是第一届弗吉尼亚通讯委员会的成员,也是1774年至1776年大陆会议代表。亨利是弗吉尼亚第一任州长,深受爱戴,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他在州里和国家里还担任许多其他的公共职务。著名的《独立宣言》他也是主要执笔者之一。晚年因与华盛顿总统政见不合,拒绝在新政府中供职,1799年在演说中呼吁民族团结,同年去世。 主要作品   《不自由,毋宁死》。 评价   美国的开创者之一,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演说家和政治家。   

  

生平经历   顾拜旦(1863-1937),1863年元旦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从1896年至1925年,他一直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奥运会会旗。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20多个国家发展到40多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1924年,他因年龄关系,主动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主要作品   散文诗《体育颂》,论著《运动心理学试验》和《竞技运动教育学》。 评价   法国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