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第3页

蜘蛛靠近小苍蝇

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

形成松脂球

海水淹没森林

松脂球被埋泥沙下

形成化石

5、除了科学的说明,作者还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使一篇科学文充满了情趣。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

6、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假想这块琥珀可能的其他的形成过程:

约摸一万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树上,已经渗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黄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绿翅膀的小苍蝇飞来了,四处乱窜的它 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无助地扇动翅膀试图逃离,这情景恰被一只饥饿的蜘蛛看见了,心中窃喜:送到嘴边的美食不吃白不吃。它不知道那是一 个温柔的陷阱,老松树黄色的泪滴会要了它的小命。它吐出一根丝并顺着降落到苍蝇身边从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门关。松脂继续滴落,积成了一个松脂 球,从而将两个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陆沉水淹、泥沙掩埋的变迁,从而成为了一块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三)欣赏琥珀,推测情景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每一块琥珀都在诉说一个久远的故事。

(四)阅读链接,布置作业

1、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兽魄"、"育沛"、"顿牟"、"江珠"、"遗玉"等等。早期的文献多将琥珀写成"虎魄",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 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或是老虎临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宝石,唐人段成式《酉阳杂言》中则说:"龙血入地为虎魄。"这些奇异的传说,蕴含着中国 古人对琥珀这种神秘物质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

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到:"曾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在其中,千年犹可觌。"("觌"读dí,是见或相见的意思。)李白也曾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 碗盛来琥珀光"的名句,说明当时人们对它已十分熟知。琥珀用途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