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2.4《采薇》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2.4《采薇》 教案1第3页

  问题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抒情主人公毕竟是军人,所以未一味地抱怨,继而写出军旅生活令人振奋的一面。在花团锦簇热闹灿烂中,四匹骏马拉着王侯高大的车,士兵们簇拥在车的周围,盔甲整齐,兵器锐利。直接描写了军容之宏大严整、战事之频繁壮烈,士气之盛,与之前的沉郁形成强烈对比。这既表现了战士们的威武雄壮和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同时,也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故乡,渴望亲人。】

  问题5:这首诗最经典的景物描写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注意反衬手法)

  鉴赏一【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晋人谢玄认为是《诗经》里最有诗意的句子。清代学者王夫之也对这四句大加赞赏,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然而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出生入死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 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道出了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反衬突出"悲":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悲;三,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鉴赏二【我去我来,都是人自主安排的,人虽能自主安排人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事最终只如昙花一现地逝去。杨柳生枝,天飞雨雪,好似呆板的自然变化,年年复是,却是亘古不变。十六个字将天地的两种境遇写出,体现人生一种形而上的愁苦,真精妙也!全诗在作者的伤悲情愁中结束。但此时的伤悲,已经不单是道远饥苦,而有了一种哲学的形而上味道,所以作者不禁叹问,有谁能理解我的哀愁呢!全诗从行军的苦痛,激发到军人的奋勇,又升华到对人生愁苦富于哲学的体会,是一篇非常有艺术水准的佳作。】

  

问题6: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点拨:在准确、全面把握诗歌表达感情的基础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