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下语文)
《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下语文)第4页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   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   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

  _________ _________

  哗啦哗啦

  _________ 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   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   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   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