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第一单元 泛舟诗词海洋(新人教必修1)
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第一单元 泛舟诗词海洋(新人教必修1)第3页

  上阕使用的意象有多种,相应的句子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意境高远,引人深思。

  3.用词精当,写景传神。

  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词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碧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雄姿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炫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4.对比手法,增强效果。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

  三、结构图解

  -

  --

  -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火势蔓延 漫无边际

  B.苛政如虎 百舸争流 道路坎坷 沉疴痼疾

  C.苍茫大地 苍海桑田 天下苍生 满目疮痍

  D.鱼翔浅底 安祥自在 材料翔实 吉祥如意

  答案 B

  解析 A项"轻歌慢舞"中的"慢"应为"曼";C项"苍海桑田"中"苍"应为"沧";D项"安祥自在"中的"祥"应为"详"。

  2.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人都有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______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______;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③有趣的是,民众的口味一旦形成就相当______,这种青天大老爷的形象会被民众传诵成一种固定的脸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

  ④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______我们琐碎而陈旧的生活。

  A.焦躁  纹理  顽固  拂拭

  B.躁动 波澜 顽劣 拂拭

  C.躁动 波澜 顽固 擦拭

D.焦躁 纹理 顽劣 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