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共2课时)第2页

  一 揭题、解题

  二 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他俩是什么关系?

  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 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

  四 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

  (2)借助文后注释,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3)标画出疑惑之处。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两名同学讲解古诗。

  重点指导:"西辞""尽""唯""天际"等重点词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①送:送别。  ②之:去,到。  ③广陵:扬州。

  释义: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故人西辞黄鹤楼   ①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②辞:辞别。

  释义:老朋友在西边辞别黄鹤楼。

  (3)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②下:去,到。

   释义:阳春三月,顺流东下到扬州去。

  (4)孤帆远影碧空尽   ①孤帆:单独的一条船。  ②远影:远远的影子。

  ③碧空:晴朗的天空。  ④尽:消失了,没有了。

  释义: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水天尽头。

  (5)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唯:只。  ②见:看见。  ③天际:天边。

  释义: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五 体会诗境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想象"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口头描述,想象美景。)

  李白此时有心情赏春景吗?为什么?从哪儿看出?

  3.这时江面上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到好友孟浩然的船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六 拓展练习,训练说写

  1.创设情境。

教师: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