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第4页

  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较"放在研讨的第二个层次,是顺应学生认知的需要。先通过展示、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物体摆的方式不同,数量就不同。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原因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需要。而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视觉上,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当学生发现"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排除了"大小"这个因素,学生将思维再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