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第2页

◆何 为

2005年高考湖南卷

(正文略)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4分)

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4分)

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

。(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阅读突破策略

下面我们结合上面的高考试题,介绍一些解答个性鲜明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基本方法和阅读注意事项。

1.由点切入,把握全文表达,放大个性内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个性首先蕴涵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中。一些个性探究题便在词语这样一个"点"的层面设题。如果我们忽视它,答案就难以到位。应对的措施是"由点切入,放大内涵",即从关键词的"点",联系作者全文的表达,分层级解答,揭示其丰富的个性意蕴。

如第20题:"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 。

【答案】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事实上,有很多考生的答案就只有"心里的音乐",答案很不全面;是什么原因造成失分的呢?主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答题要求: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如果从关键词的"点"入手,联系作者全文的表达,分层级解答,就能揭示其丰富的个性意蕴,全面而又准确地回答题目。

请看文中的描写:"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虽然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