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第5页

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4分)

2.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4分)

【突破题型】

4.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的原因是什么?(5分)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本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2)简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

参考答案:

1.①想到屈原、闻一多两位诗人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

2.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3.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4.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5.【赏析提示】(1)由近似点展开联想;联想贯穿全文;联想虚实结合、有无相生。(2)景物的特征:秀美,宁静。景物描写的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阅读突破集训二

倔强的仙人掌

女人看见路边蹲着一个挑担老头儿,他身下的筐里满满一筐仙人掌,嫁接出各种形状,高高的底座像一座独立秀挺的山峰,山峰顶部是形状不同的红、黄、绿各色仙人球。

女人拿起仙人掌左右挑选了很久,价格不贵,与花鸟市场上的相比便宜许多,挑定了自己喜欢的两个,准备双数一起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