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1第3页

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如果结合全文的这些个性鲜明的描写,完全能揭示其丰富的个性意蕴,全面而又准确地回答题目。

2.顺藤摸瓜,透视文学意象,探究个性心理。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描绘人物个性,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或者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借助一些意象表现鲜明的个性心理。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个性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钥匙的"藤"。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涵的个性心理的"瓜"。

如第18题: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 。

【答案】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事实上,有很多考生只答出了"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的意思而遗漏了"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没有顺藤摸瓜,透视文学意象,探究个性心理。

结合文中的描写: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许多考生只是单纯地从"老狮"的比喻义入手答题,没有顺藤摸瓜,透视文学意象,探究个性心理;也就是忽视了对"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这一描写的作用的分析,得不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的内容。

3.注重比较,通过对比,揭示个性实质。作者常常将事物在一定不同的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放到一起让我们阅读,这就是需要我们进行对比比较来理解。所以,对比比较是解答个性探究题的一个良方。通过比较,我们便容易发现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

如第19题:"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阅读时,我们完全可以将贝多芬变化前后的描写加以对比比较,从而轻易地找出答案,请看不同的描写文字: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女佣向客人指了指。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