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共两课时)第2页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