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案第3页

派遣军队进犯苏维埃俄国,还扶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

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一面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一面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以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战胜敌人,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学生回答

投影显示: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取消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

教师补充解释:

①余粮征集制

征收办法是,由粮食人民委员会确定征收粮食的总数,自上而下地摊派给各产粮区,直至每个农户承担,按固定价格强制向农民征购。事实上,余粮征集制实行过程这,征购的不仅是余粮,连必要的口粮和种子粮也被征集一空。余粮征集制实际上是对农民强制的无偿的一种剥削。

②强制劳动

由于当时劳动力缺乏,1918年12月11日公布的劳动义务实施的办法规定,只有完成了一定的义务劳动才取得相应的口粮。同年12月又规定凡年满16岁至50周岁的公民都应该完成义务劳动。不从事劳动者,地方政府有权进行强制。

3、评价: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中举例说明

积极方面:该政策在当时形势下的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消极方面: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探究:

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暴露出弊端,为什么还能够得以继续实行呢?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谈论,发表见解,教师参考:①由于布尔什维克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浮于表面的理解;②这一政策在战争的过程中非常有效。

(二)、新经济政策

1、知识过渡: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