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2页

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备课人 温馨 使用人 课题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诗经•采薇》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其类归《小雅》。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音乐。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5.补充学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九、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