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上科学《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2.实验用工具:篮球、直尺、铅笔。

八、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之前的章节中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以及微观世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提问:学生对他们眼中的世界的想法?  积极发言 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利于教学环节的开展。 【课件展示】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宇宙的中央是高山形成的圆形大地,周围环绕着大海。 认真听讲 知道地球在古代人心中的概念,明白科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探索的结果 【过渡】

现在社会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从太空看到的地球的形状就可以证明。但如果你古代人,无法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分组讨论 从设身处地的角度认识整个地球,明白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究中完善的,并且为引出下一知识做铺垫 【多媒体展示】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过麦哲伦海峡,过太平洋,经印度洋,过好望角,最后通过大西洋回到欧洲。

【多媒体展示】

月食:简单解释月食现象,说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遮住月亮光辉的黑影就是地球的影子,可以看出是个圆形的。

【多媒体展示】

"模拟篮球实验": (学生演示步骤做)

材料:篮球、直尺、铅笔

把篮球和直尺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在球面、平面上移动。

[观察] 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的位置的变化。

得出结论:1、在一块平直木板上移动的铅笔在我们视线中会不会逐渐消失。

2、在篮球上滚动的铅笔会不会在我们视线中消失。

3、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 认真听讲 通过历史、生活、实验的角度证明"地球是圆的",学会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新知识,并且形成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