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元日》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元日》教案第4页

(二)合作读议,理解古诗

同桌读议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与一开始学生畅谈过春节相呼应,学生可以根据之前说的,大致推测出诗句的意思。]

  指名集体交流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B: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C: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D: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诵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