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学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选修三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学案第4页

  (5)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25p2,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2,该元素位于元

  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ⅣA族。

  二 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

  1.由于原子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的实体,人们便假定原子是一个球体,并采用统计的方法来测定它的半径。观察分析教材图1-2-10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周期中从碱金属元素开始到卤族元素结束元素的原子半径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 同一周期中,从碱金属元素到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周期中每增加一个电子,核电荷相应增加一个正电荷。由于增加的电子位于同一层上,所以增加的电子产生的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小于核电荷增加导致的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有效核电荷增加,结果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在同一主族中元素的原子半径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 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来说,随着原子序数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中每次增加的不是一个电子而是一个"电子队伍",即每次增加一个电子层,正是因为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导致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处于次要地位。

  2.由以上分析可知,决定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

  (1)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电子之间的负电排斥越大,使原子半径越大。

  (2)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越强,使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3)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的综合结果使各种原子的半径发生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

  1.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一般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2)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或同价态离子半径均逐渐增大。

  (3)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5)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数多的半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