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
高考“个性”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第4页

例,与朋友交谈看法,集中辨析了"意气用事",切合题意,中心明确,由于主体部分还是以议论为主,符合议论文体要求,从而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认可。

写作突破策略

飞扬个性,就是要张扬考生鲜明的个性,发掘考生写作的潜质,展示考生思维的智慧,激发考生写作的情感;就是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是要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总体来说,"飞扬个性"包括思维的个性化、构思的独特性、选材的创新性以及语言的风采魅力。那么,考场作文怎样才能做到"飞扬个性"呢?

一、恰当运用新巧的结构,让构思展现出个性化的风采。

新巧的结构,有时能弥补选材或语言上的不足,从而用朴实的语言将常见的素材写得耐人寻味,写得个性鲜明。如,2003年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用双眼看世界》就独具特色地运用了"网络个人主页设计"这种结构形式来写,全文由"相关主题"、"时事挖掘"、"相关链接"、"专家评论"、"即时评说"、"压轴发表"等部分联缀成文,在新巧的构思中张扬了作者的创新个性。当今高中生绝大多数在网络世界中遨游过,但能将此信手拈来用作考场作文结构形式,实属平时有心观察积累而临考时灵感之突发。文章紧扣"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把具有现实感的新鲜材料和精辟深刻的论述融入这种新巧的构思中,颇见作者组材功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二、善于多角度思维,让思维闪现出个性化的火花。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缺乏新意,人云亦云,是难以打动读者的。见解新颖的文章如春天里的一抹阳光,炎夏里的一缕清风,颇能让读者欣喜。因此,要想方设法去多角度思考,敢于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让思维闪现个性的火花。

如,广东一考生在写"语言与沟通"这个话题作文时,文章开头写道:"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文章开篇就运用了逆向思维,从大家熟知的名篇名句中挖掘出了新意,颇能吸引读者。江西一考生的《地球在呻吟》一文在写"脸"这个话题时,就避开大多数考生写人的"脸"这一立意角度,抓住人类破坏环境、摧毁地球母亲的"脸"来写,发出了"请保护母亲青春飞扬的'脸'"的呼声,新颖的立意,闪现出思维的个性化。

三、巧妙选取新颖素材,让题材显示出个性化的智慧。

有人说,文章的新意来自内容的新鲜,而内容的新鲜又取决于材料的新鲜,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如果血肉腐朽,就不可能生长出强劲有力的肢体,更不可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带露折花,材料新鲜"就是说在作文选材中要独具慧眼,力求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文化意蕴的材料。

具体地说,选材一要"真"。叙述生活故事,要求能触动自己灵魂;引述历史事实,要求符合历史真实;编述故事,要有生活依据。如果不能感动自己或是自己都不以为真实的材料是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很难打动别人的。二要"新"。就是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文章的主题,新材料主要是指来自生活、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三要"小"。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四要"深"。即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如上述《诗意地生活》一文的开头就选取了"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