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3)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3)第5页

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学生浏览、把握背景。   四、熟读课文   1.放录音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选出加点字音、形正确的一项( )   A.养生丧(sānɡ)死 不可胜(shènɡ)食 庠(xiánɡ)序之教   B.饿莩(piāo) 龟玉毁于犊(dú)中 孝悌(dì)之义   C.数(shù)罟不入污(wū)池 然而不王(wánɡ)者   D.鸡豚(tónɡ)狗彘之畜(xù) 数罟(ɡǔ)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A.河内凶(荒年) 曳(拖着)兵 谷(稻谷)不可胜(尽)食   B.庠序(学校) 孝悌(孝顺父母)   斧斤(砍伐树木) 洿(浊水不流)池   C.饿莩(死人) 王无罪岁(年岁)   狗彘(母狗) 鸡豚(养猪)   D.勿夺(抢夺)其时 移粟(泛指谷物) 涂(通"途",道路)有饿莩   (选两名学生回答,明确)   (1)A(B.莩piǎo;犊-椟;悌tì C.数cù;污-洿;王wànɡ D.豚tún)   (2)C(A.谷:粮食;B.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斧斤:斧子D.全对C.饿莩:饿死的人;罪岁:归罪于岁;彘:猪;豚:小猪)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