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教案
公开课《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稳定性。教材是通过制作三角形来体会稳定性,也有的通过与长方形的对比来体会。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出更好的办法。

  例3: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出一个情境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明认为从家到学校走中间的路最近,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探究。这里给出了三组长度不同的纸条,让学生摆三角形,去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实验探究的重点:"第(2)、(3)组纸条为什么摆不成三角形?"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交流、形成结论。最后用自己的发现解释引入中的问题"为什么小明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2.三角形的分类

  例4: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用集合图给出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层次,按边分,可以分为不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认识的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不太好分,这里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在按边分类的活动中,引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由此认识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最后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84页"做一做"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可以根据班级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一种是让学生任意画,然后说说是什么三角形;另一种是让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需要学生考虑所围图形的特性,是一个探究与构思的过程,难度要大些。

  3.三角形的内角和

  例5: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直接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大约是180º。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拼摆"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并概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能出现不同的方法,如折叠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一做"应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

  注意两点:

  一是应使学生先理解"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二是为了使所得的结论具有普遍性,要分别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操作实验。

  4.图形的拼组

本小节安排了两个例题,例6让学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例7让学生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为图形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