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第3页

  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萨顿做出了大家完全一样的假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有缜密的思考和严谨的推理,我们一样能得出与伟大遗传学家一样的结论。但问题是如果萨顿的推论成立,它应该能够解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课本P28的"思考与讨论"所提供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在染色体上标注出相应基因,看看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仍然成立?

成立。

那是否就可以据此认为我们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呢?其实,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如何用实验证明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是怎么做的?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一开始对待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抱不相信、怀疑的态度,他认为以上两个学说是主观的臆测。但是尽管如此,他没有批评、挖苦,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摩尔根实验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果蝇。

  显示果蝇的照片,简要介绍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优点。

  从1909年开始,摩尔根就开始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并利用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做了如下的杂交实验:

  显示课本P29"图2-8 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并简要介绍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根据实验,果蝇红眼和白眼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何判断?

符合。因为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

那通过哪一个杂交组合可判断果蝇的显性性状?

  亲本雌性红眼果蝇和雄性白眼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全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

根据果蝇杂交实验图解,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