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教案(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学设计教案(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第2页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6、学生同桌交流练习情况。

7、学生全班汇报,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汇报时提出要求:其余同学一要听,二要想,三要问。

有需要补充的吗?其他同学有疑问吗?(适当时老师追问:为什么是换3小杯而不是4小杯呢? )

8、这样解决问题对吗?应该怎么办?

学生口头检验。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必须符合题目中的所有已知条件,才说明是正确的。通过检验,我们知道了答案是正确的,这也说明了用这种策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可行的。

9、全班反馈,有错误的同学修改错误。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用大杯换小杯、小杯换大杯解决了问题,那你是怎么想到要换的呢?

两个未知量不怎么好算,换成一个未知量可以直接计算。(板书:两种量→一种量)

10、小结揭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什么策略?(画图......)还有吗?其实这种大杯换小杯、小杯换大杯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策略叫做替换。(板书:替换)

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替换前与替换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果汁的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汇报,让全体学生在质疑解疑中,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例题后的反思,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策略的使用价值,逐步形成策略意识。)

三、变式练习,进一步理解策略

如果老师把条件改变一下,又该怎么解决呢?(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引导交流:对于这个条件,你是怎么理解的?

2、可以替换吗?能不能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怎样替换?

追问:大杯倒小杯会出现什么情况?小杯倒大杯呢?

4、选择一种思路,把你所想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小组里交流做法。

6、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提出要求:其余同学一要听,二要想,三要问。

哪个小组推荐个代表来汇报?你们小组里有需要补充的吗?其他同学有疑问吗?(适当时老师追问:为什么要减160?为什么要加160×6? )

还有其他方法吗?怎么检验?

7、小结:

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策略?那你为什么想到要替换?(两个未知量换成一个未知量,也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