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数据处理》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2
北师大版六上数学《第五单元:数据处理》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2第5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又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 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如下统计表。

2005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毫米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甲市 5 10 20 25 60 140 180 210 70 30 15 10 乙市 20 50 80 160 290 280 210 240 190 65 30 15 师:这张统计图表反映了什么内容?根据这张统计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师:你能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2005年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吗?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两张网络图(未画上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画出折线统计图。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抽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如下图所示)

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接着,让学生完成以下3个问题,并组织交流。

(1)甲市( )月份降水量最高,( )月份降水量最低;

(2)乙市(    )月份降水量最高,(    )月份降水量最低;

(3)甲、乙两城市几月份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联系和讨论,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的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

把两幅统计图合二为一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2005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这幅统计图就是把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画成的,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你能看懂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吗?表示甲、乙两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可以知道用实线画成的折线表示的是甲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用虚线画的折线表示的是乙市各月平均降水量。

(1) 说一说。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① 两城市( )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 )相差( )毫米。

② 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 )月份。

③ 甲市平均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乙市呢?

④ 从总体上看,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

三、 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3页"试一试"。

四、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 布置作业

课本第64页练习四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