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人民版第五课 我们不是水晶人
八年级政治上人民版第五课 我们不是水晶人第3页

 在孩子有了清晰的个体意识以后,仍然不顾孩子的感受,硬要让孩子展示自己的胎记,就会使孩子产生委屈和自卑情绪,性格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反思:让同学们懂得在拥有自己的心灵天空时,也要理解父母与老师,体会青春幸福,让心灵在向阳的地方开一扇窗,快乐就会变得很简单; 活中的秘密,有些是复杂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应该保密的秘密,哪些是危险的、难以处理的秘密。正直弄懂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1.隐私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个人信息,也称个人情报资料,如个人的财产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婚恋情况、家庭资料、社会关系、电话号码、个人习惯、兴趣爱好等。(2)个人活动,指与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个人的日常生活。个人领域。(3)个人领域,也称私人空间,是指个人的隐秘范围,如身体的隐私部分,个人居所,学生的书包、日记、通信等。  

  知识链接 我妈妈常偷看我的日记,她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吧?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隐私呢?

  (1) 要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无孔不入地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如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中学时期便开始早恋等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掌握这些属于孩子"隐私世界"的蛛丝马迹,以便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2)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逐步形成,孩子的"保密性"需求越来越强,如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与谈话的内容等,孩子往往都不愿主动向父母披露。家长不能采取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间谍"手段来了解孩子,而应转换一下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融洽相处,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地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地把隐私告诉自己。(3)要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制与自控的能力都比较差,孩子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逐步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

阅读感悟 尿床的孩子

起床了,孩子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这时,陈云走到我身边,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赵老师,我出汗了。"看到她那紧张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她可能是尿床了,但又不好意思对老师说。我随他来到床前,看到被子确实湿了好大一片。我安慰他说:"出汗了没关系,一会儿我帮你把被子晾干了就行了。你先去小便。"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把她带到无人的床铺那里,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她腼腆地笑着对我说:"谢谢赵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保护儿童隐私和自尊的好老师。

  2.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自己的隐私:(1)保管好自己的信件、日记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2)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个人及家庭的隐私;(3)当发现有人披露、宣扬自己的隐私、损害自己名誉的行为时,应当给予制止,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链接 法律对隐私权的规定: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为了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用揭露隐私的手段,肆意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都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