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4页

  自学探究三:感悟失知音之痛(10分钟左右)

  (一)情感导读,体会"痛"

  1、可惜,快乐的日子多么短暂,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这样的打击让伯牙肝肠寸断。(出示句子深情朗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子期死)

  2、此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再也没有人能像钟子期一样赞叹:"(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也再没有人能像钟子期一样赞叹:"(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又回到那无人理解的日子中,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绝弦)

  (二)创设情境,体会"痛"

  1、小练笔:假如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póu)无情的黄土,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抔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闻此噩耗,你又是什么心情?

   4、回归课题。

  课题中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伯牙又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他完全陷入一种绝望,于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对子期的思念,也让我们感受到知音难觅,友情可贵。

  (三)、积累古文,尝试背诵,总结。

  1、伴着伯牙的《高山流水》,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再把课文读一遍。

  2、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在中华文化中有很多交朋结友的名言佳句。

  课件出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教师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珍惜身边的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