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蜀相》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蜀相》教案第2页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

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2、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老且多病,心情抑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三、 合作探究

思考:

(1)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

(3) 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分析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4)说说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诗境上:

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快乐,交融成一个如真似幻的迷人境界。

2、杜诗:雄浑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

1、李诗用拟人、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

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