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第3页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答案 C

  解析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墨子的"兼爱,非攻",体现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本质认识最为贴切的是(  )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的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答案 D

  解析 要结合西汉的时代背景分析,"天人感应"学说从根本上来说为了神化皇权。

  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答案 A

  解析 朱熹强调的"理"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联系,维护的是封建秩序。故选A符合题意。

  4.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这些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5.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

  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 B

  解析 明初朱元璋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的绝对专制,因而不能容忍《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6.《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