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案例第3页

  1、 师: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面。请大家结合注释和书上的插图,看看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边读诗边想。

  学生反馈

  师:谁来说说读第一首诗,你头脑里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1:我的头脑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天下着蒙蒙细雨,天地之间就像蒙上了一层纱一样。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1:我从"浥""清尘"感受到的

  师:你很会读书,能从诗句的字中展开想象。(理解"浥""清尘")

  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诗。

  生2:读着第二句,我仿佛看到绿绿地柳条刚刚长出了嫩嫩的柳叶,非常新鲜漂亮。

  师:同学们,老师跟你们一样,读着前两句诗,头脑里就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出示朝雨图,新柳图)看着这两幅图,咱们一起再把前两句诗读读。

  师:同学们,你想在客舍的周围不会只有柳一种植物,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只看到了柳树?(师出示折柳相送的资料)

  师:读了这则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师:你们真会思考,善于思考会让你变得充满智慧。这叫借景抒情。是呀,因为送别,这柳、这雨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再读这两句。

  2、 师:除了这朝雨、新柳,你的眼前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1:从第三句,我的头脑里出现了诗人和好朋友一杯又一杯喝酒的情景。

  师:还有谁想说?

  师:为什么他们难舍难分,也有另外的原因。同学们,你知道元二此行出阳关道安西有多远吗?(课件出示中国古地图,出示数字3000公里)

  师:从渭城到安西走马车要走半年多。

  师:不仅是远,阳关就是塞外,出示阳关故址图片

  师:你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呀,好朋友元二要在这样的路上走半年多,他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