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3页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 达标检测

  (一)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并不是直接写树,而是借( )的生长,

  来比喻( )的成长,这种表现手法叫做( )。

2、本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线索是()-()-( ) - ( )。

   (二)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 ),有时隔( ),有时隔 ( ),有时( )才来一次;( )也不一定,有时浇得( ),有时浇得( )。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 );二

是( ),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 )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精心调教下,能够( ),学会了(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