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 教案3
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 教案3第3页

  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时,如何紧扣中心选取材料是个关键。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所以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精讲上述三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第一题提示:

  营阳东治头→营庄→固兰→井陉蒋家村→过井平公路(核桃园)→过桃水(桃水桥)→过正太铁路→娘子关前

  第二题提示:

  围绕这条行军路线,主要穿插了敌我两方面的内容。

  敌人方面:无论在山西,还是在河北,作者在行军途中耳闻目睹:凡是日寇到过的村落,猪牛和鸡都没有了。日寇把小米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他们还把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把炕都捣毁了,致使"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在核桃园,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

  我们方面:(1)八路军战士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奋起抗战。他们行进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倾斜狭隘的山路上。无论是十四岁的四川"小鬼"鲜才文,奇异的女性张瑞华,还是延安学生和我,为了驱逐日寇,拯救中华,他们耐得任何艰险,一天一夜在极坏的山路上走了一百二十九里,翻了八个山。

  (3)游击健儿逞英豪。他们击毁敌人的火车头,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不时袭击敌人。虽然他们都没有制服,有的穿长袍,有的穿了缴获的日本黄大衣,更有的穿了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外面罩了一件破短衫......但就是这褴褛之群,曾经屡次击败了服装整齐、火力高强的敌人,使敌人畏如狮虎。

  (3)人民的心还是华族的。尽管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人,也和八路军战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八路军战士通过了险境。河北井陉县城被占快半年,但在该县蒋家村,当八路军战士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应门的村妪微笑着招呼:"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事情很平常,话语很简单,但就从这"平常"和"简单"里,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

  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样的中心:痛斥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处于民族危亡之中的中华儿女坚决要"还我河山"的民族精神。表面看来,材料很多,也似乎很零散,但由于作者以时间和行军路线为线索,紧紧围绕上述中心取舍材料,与中心关系紧密的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所以,不仅使文章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展开,而且使表达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非常集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第三题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