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教学案第3页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在教学时,抓"看到、听到、怎么做"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突出研究问题的思路,从而让学生感悟"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有创造发明"的道理。但在学生小组合作中,我就发现自己的合作单设计有问题,一是问题过大过多,学生难以操作,二是学生对这样的自主学习还没形成一定的能力,导致自主学习时间过长,但仍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上完课后,我才领悟:如果我领着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划线边领悟,从"看到"到"想到"再到"怎么做",步步为营,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方法,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我想学生会学得轻松,学得有法。这成了本次教学的一大遗憾。

  在教学"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找制作充气雨衣的动词。一个"请"、"充"两字,出现了教学的失误。"请"其实不是小林直接制作雨衣的动作,"充"更不是,是说"气囊吹气后,形状像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可在教学中,我的语无伦次,没有给学生清晰明了的解答,使学生没有搞懂。让学生复述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过程,设计不尽人意,如果在黑板上板书五个动词,再要求学生用上"先......接着......然后......再......最后......" ,教给学生表示次序的词,这样,学生的表达一定更清晰,更流畅。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所欣慰的是,自己对文本的定位还是准确的,以后,一定要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