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心术》教案
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心术》教案第2页

以待敌。"

⑴重点字词:为、治、左、瞬、然后、制、利害、待。

左,附近、邻近,泛指旁边。有"左近"一词,譬如:房屋左近有一片草地。

利害: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利或不利的形势。

然后:这以后。

⑵重点句式: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介词结构后置)

⑶深入思考:为将之道,为什么"治心"第一?心性要修养到怎样的境界才能对环境和形势应对自如?为什么?

联读1: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管子•心术》)

心在人体中处于君王的地位,九窍各有功能,有如文武百官各有职务。心合于正道、处于本位,九窍就能按部就班地运行;心充满了("益"同"溢")欲望和杂念,眼就看不见颜色,耳就听不到声音。所以说:在上的君王若离了正道和本位,下面的臣子就会荒怠职事。不要代替马去跑,让它自尽其力;不要代替鸟去飞,以免其羽翼日益衰退。不要先物而动,要静观细察事物的规律,方能知己知彼。先物而动,心就会失去本位;静下来,自能有所领悟,掌握事物的规律。

这段文字也强调了心的重要性,它是人体的统帅。心只有静下来,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应对自如。

联读2: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外篇·达生》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驯养斗鸡,才过了10天,齐王就心急地来问:"鸡驯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 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10天后,齐王又来问,纪先生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其心性很完全了。其他鸡都不敢应战,只有转身逃跑。"

"呆若木鸡"一般做贬义词用,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就是一种"呆若木鸡"的境界。这种不为环境所动的境界,最有战斗力。

联读3: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圣经·箴言》4章23节)

心决定一切,所以苏洵说为将之道,当从治心开始。

2、尚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⑴重点字词:上、虽、之、他日、措、惟、怒、与。

上:通:"尚"。

怒: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