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教案第3页

里出现得异常之早"。这是指中国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产生了《诗经》《楚辞》这样伟大的诗作。《诗经》有的歌颂纯真的爱情(《周南•关雎》),有的揭示从军的悲凉(《小雅•采薇》),有的表现稼穑的艰辛(《小雅•七月》),......都是抒内心的情感。屈原的《离骚》更是将这种内心情感的宣泄更加夸张化,代表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最高成就。]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早熟"是优点,但物极必反,"早熟"的负面影响是"早衰"。所谓"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理解这个句子,要联系中国诗歌史,中国诗歌高峰出现在唐朝,词曲高峰出现在宋元,之后一直到明朝、清朝,诗歌无论在体裁、题材、手法上都没有多大变化,多因无意、无法或无力创新而落入朱自清所说的"套板反应"之中。]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①"、"后印象派②"那种"纯粹画③"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④羡妒。(①印象派:19世纪在法国流行的一个绘画流派,以1874年画家莫奈展出的油画《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派绘画注意表现自己对实际现实的直接印象。②后印象派:继印象派之后的又一绘画流派。一般指塞尚、凡•高、高更、贝尔纳等的艺术。他们接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并有所革新。③纯粹画:这是借指中国画注重"写意"的特征。相对西洋画来说,传统的中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④黑格尔:德国19世纪初哲学家,发展了唯心主义辩证法。)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作者在这里扼要介绍了中西不同的绘画史、哲学史。西洋画是先有"客观写真"画,再有所谓的"纯粹画",而中国画从一开始就是"纯粹画";西方哲学是先有形式逻辑,尔后再发展到辩证法,中国则是"一跳就高升"到了辩证法。作者由诗歌推及到绘画、哲学,说明"早熟"即"一跳就高升上去",在中国文化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特征。]梵文的《百喻经》①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①梵文的《百喻经》:全称《百句警喻经》,古印度僧伽斯那著,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明佛教教义。南齐时期有中译本。梵文,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语言。)[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百喻经》里的故事阐释中国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特点以及因此而来的缺欠;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说明中国艺术和思想体构的高度发达,同时也说明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健康、稳定地发展。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批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语意双关,既有对中国人的超常规思维的赞美,又有对这种思维方式的批评,作者认为这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流毒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