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4.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4.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3、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A、把铁块磨成铁粉 B、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C、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D、铜锭抽成铜丝

E、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F、煤的燃烧

G、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三)思考与讨论:

食物霉变,颜色会发生变化,它只发生物理变化吗?你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什么证据?

小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则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思考:蜡烛的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思考与讨论:

铁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铁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分解性、酸碱性等(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类型要求记住)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选择填空:A、物理变化B、物理性质C、化学变化D、化学性质

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 ); ②木炭具有可燃性,属于( );

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属于( ) ④金属钨不易熔化,属于( )

⑤水结冰了,属于( ) ⑥铜丝能导电,属于( );

⑦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属于( ); ⑧碘固体能升华成碘蒸气,属于( )

(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1)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跟是否发生变化无关,描述时往往有:是"××"、"能××"、"可以××","易××"等。

(2)变化是一个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例如:铁能生锈,酒精易挥发等都是描述物质的性质。而铁生锈、酒精挥发等这些描述却是物质的变化。

练习:1、判断:蜡烛燃烧 蜡烛能燃烧

蜡从液态变成固态 蜡油能凝固

2、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1)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2)镁条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

(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4)矿石粉碎

(5)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6)加碱使碳酸铜能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7)铝跟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

课堂总结: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