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第3页

【新课讲授】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阅读课本P98历史纵横)

  (3)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

  2.内容(板书)

项目 内容 农业

(重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结果:收效甚微,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