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第2页

经济政策,使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是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观上都希望突破"斯大林模式",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他们对"斯大林模式"均缺乏科学认识,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使得他们的改革成效不大,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在教学时,运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弄清这些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

  "二战"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播放视频:《斯大林模式弊端》,教师总结,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此后不久,苏联正式解体。为什么改革没有使苏联走上强大,反而使苏联走上解体呢?由此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