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3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3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学案第3页

A.+1 B.+2 C.+3 D.+6

答案 C

解析 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I1、I2、I3电离能数值相对较小,至I4数值突然增大,说明元素X的原子中,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因此,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

方法规律

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并且会有突跃,一般第一次突跃前的电离能所对应的电子是最外层电子,对于金属元素来说,该类电子的个数就是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二、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1.电负性的有关概念与意义

(1)键合电子与电负性: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2)电负性的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稀有气体不考虑)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