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3.交流展示:请生上台将自己画的图形贴到相对应的积木的后面。

  4.揭示课题:小朋友们刚刚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认一认

  1.分别指着白板上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2.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已经知道它们的名字了。有谁能说说看,这3种图形分别长什么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三)辩一辩

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看,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图形。

展示"试一试"中的各个物体。(同桌互说,这些图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

  2.请生上白板,将它们分别拖到相应的方框内。

  3.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这些图形?

(四)涂一涂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见到的图形,老师这还有许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先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一涂,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学生独立完成P18第3题,再上展台汇报)

【设计说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并交流直观感受,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再让学生通过描画自主地把"面"从"体"上剥离下来。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并且这一层次的教学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认一认、辩一辩、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引导学生到教室中去寻找相应的图形,加强了几何形体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课中操

  三、操作巩固,提高认识

(一)围一围

  谈话: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你们想不想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呢?

1.动手操作:请你拿出钉子板,从我们今天学的这三种图形中选一个自己围一围。

2.交流展示:说说围的是什么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