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部编版教研课《第21课: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九上部编版教研课《第21课:智取生辰纲》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5.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交流点拨】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6.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自然环境:①是指天气酷热,照应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和军士买酒解渴;②是指黄泥冈上松树林内,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用来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二)深层探究

  (再读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