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教案9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教案9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3【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4【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 能叫 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5【原文】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3)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4)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  

  【注释】 (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4)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