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蒹葭》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蒹葭》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二)伊人,指明君或贤臣 。 (三)伊人,指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即良民。

(四)伊人,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

而老师觉得,伊人是诗人倾心的美丽女子,出现在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晨,与诗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只见诗人一次次追寻一次次遥望那缥缈的身影,执着等待她的一次回眸。而她却如幻影云雾,如水月镜花,可望不可即!面对如此惊恐,诗人的心怎能不失落惆怅呢!

有人说:"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在秦国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玲珑剔透、缠绵悱恻的诗作,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寻存在于任何角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接下来我们用惆怅却又不失执着的语调朗读这首经典的诗篇,再次感受华夏祖先丰富的情感!我们来分组朗读。男同学读一二句,女同学读三四句,如此交替循环,读完全诗。看看是男生还是女生读得酣畅淋漓。

男生读得执着坚毅,女生读得含蓄婉约,真棒!请再次给自己热烈的掌声好吗?

五、古墨流芳

当年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诗人肯定没有想到,他这一倾情之作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2500多年来《蒹葭》依然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正是千年古墨、流芳百世啊。从这首诗衍生出来的成语,如今我们依然广泛使用.

1、大家知道有哪些成语或俗语吗?

秋水伊人、在水一方等。

同时后世有不少文学作品也受其影响,战国时期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情状的描写,制造了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正是受到了《蒹葭》的影响。

2、魏人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

南宋吴文英曾写道:"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此句流露出羁旅漂泊的悲秋之情以及空灵的意境与《蒹葭》一脉相承。

除此以外,从内容到笔法受其影响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可见《蒹葭》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3、到了现代,《蒹葭》这股几千年的古墨依然散发着古朴的芳香,今天它不仅在课堂上被人们所吟诵,它婉约朦胧的特点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众多读者将它改编现代诗,流行歌曲等各种形式。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取题于《蒹葭》,写下了小说《在水一方》,讲述了美丽伊人杜小双的凄美故事,在与之同名的电视剧里面,有一首由琼瑶作词的著名主题曲--《在水一方》。

接下来,我们聆听歌曲,再次感受《蒹葭》这千年古墨渺远迷茫、缠绵感伤的迷人芬芳。

六、 结束语:《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吟诵这些简朴而优美的诗句,那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诗经》

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血液里,让这古老的歌谣传唱不息。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古人的崇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用最深情最饱满的声音来朗读这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