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一课时)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一课时)第2页

  一手。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写景)后两句呢?(抒发情感)。

(一)一品景物

  第一、二句

  1、谁来读读这写景的句子。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些什么?

  2、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

  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

  3、指导读。

这绵绵细雨把尘土都轻轻地润湿了,杨柳也变得苍翠欲滴。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觉得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更加清新。渭城的景物也都异常美丽,让人陶醉,让我们再陶醉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4、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1)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就像我们写文章时,在选材料一样,为何选雨和柳呢?这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一个问题?

  (这雨总会让人产生什么?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着淡淡的忧愁。)

  (2)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东西,还要理解这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古人写到月亮,会引起他们思念家乡。那柳呢?("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板书:依依不舍

诗人王之涣也写过这样的含柳的离别诗。

出示:

送 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3)读出依依不舍,留恋的情感。

王之涣看到树上的柳枝被折去不少,想到这都是那些多情的送行者所为。在这里,我们看到古人以前就是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这里的雨、柳不是一般的景,已包含着作者无限情感,让人有着淡淡忧愁,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