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10过秦论(2)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10过秦论(2)第2页

 7、本文的语言特点是怎样的?

三、解疑合探

请大家默读文本,对以上问题独立探究,然后找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l、(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作者写秦孝公独占天下、虎视眈眈、咄咄逼人的气势,写孝公之后

的历代秦军的赫赫功业,用意是与后文写秦统一天下以后的顷刻覆亡作对

比。

3、反衬秦王朝灭亡之迅速。

4、作者极言陈胜之微,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国家疆域广,实力雄厚,

未必就是战胜对手的最起作用的因素,经过对比后,更加强调了作者的结

论:仁义不旌攻守之势异也。

5、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

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

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F之后的顷刻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

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

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6、(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

以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

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

"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

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这是贾谊的基本观点。要讲清这一点,就必须

以史实为据,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

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印而裴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

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请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术所

破,韩、魏、楚三国多次献地于秦,秦土曰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

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

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

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

其政不改"(《过秦论》中篇语),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政论叙史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

而不讲求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

必须把这种对比放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

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

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

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