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3)第3页

① 凶

A河内凶 庄稼收成不好 D甫闻凶讯 不幸,多指丧事

B凶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E缉拿元凶 杀人的人

 C汉初匈奴凶黠 凶恶,残暴

 

② 加

A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D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施加 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夸大

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放上 增加

诵读第二、三段:

1.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2、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3、"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1."填然鼓之"中"鼓"是什么用法?我们曾在哪一篇文章中学过这种用法?

答:"鼓"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用法与此相同。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A或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C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

B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时 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许

A直不百步耳 只不过 D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与"曲"相对 E直上载公子上座 径直

 C理直气壮 正确

3.孟子为什么要以打仗来说明治国之道?

答:因为梁惠王喜欢打仗--"好战"。

小结:这两段写孟子以打仗为例引导梁惠王认识自己治国政策的错误。

学生自主翻译前三段,教师加以指点。

分析解读四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