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教案2第5页

是个治国之才。可夫子为何哂之呢?(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冉 有:用他自己的语言直接表现其性格特征。分析其志向的内容。

公西华:用他自己的语言直接表现其性格特征。分析其志向的内容。

曾 晳:如果说子路太直率,那么他就太沉稳,从容,淡泊。文章通过动作、神态和语言来表现其性格。三子言志之后,夫子询问时,他才"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不俗之人;从他所言志向中,可以看出他是个酷爱自然之人,向往人间的和谐安宁生活,这一点正与孔子的志向相同,所以,夫子曰"吾与点也"。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虽然《论语》不是文学作品,但是,我们从这一章节里面却能读出它的文学价值,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如何描写人物很有启发:要想表现人物的性格,作者不必要站出来说话,而是通过人物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征。这种写作方法叫作直接描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或者环境衬托进行间接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比如,文章结束时孔子对三子之志的评点,就是间接描写。

本章在结构上有没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课文虽然为我们勾勒了四子及孔子的性格轮廓,但它只用了廖廖315个字(与高考作文的800字相差很远哦)。与《论语》的其他篇章相比,本章有人物,有故事,内容丰富了,复杂了,就得考虑如何行文,安排先后,组织结构。本章在结构上有没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前面我们说过,开头介绍侍坐的四子时"以齿为序",可是,言志之时却没有严格按照这个顺序,先是子路言志,接着是冉有、公西华,最后再写曾晳如何言志。这结构可以进行调整、变换吗?我们试着把曾晳言志的情节放到子路之后去,怎么样?请简要分析。(子路言志,放在最先,合乎情理,一是他性格直率,思维也敏捷,二是他年龄比其他三位要长一些;曾晳放在最后,也是合乎情理的。在本文中,曾晳很重要,一是他的弹瑟调节了现场气氛,其乐融融;二是他的性格从容淡泊,不急不躁,表现得无欲无求,表现得不够"先进";三